§轉動未來,向前行─共享經濟正夯,到底是利是弊?

資料來源:新聞室整理報導

現在走在街頭,除了整齊劃一的公共自行車像是UBIKE、Citybike外,大家一定可以發現走個幾步路就可以看到「oBike」 隨處停放在摩托車停車區、住家巷弄巷口、甚至公園的樹下。透過手機App使用便利,不必受限傳統租車站的隨借隨停特性,但也造成停車亂象,隨意丟棄,問題叢生。

共享經濟(Sharing Economy)也就是租賃經濟或是稱之為協同消費經濟,是一種借助網路等第三方平台將資源暫時性轉移、進行分享再利用的概念;共用資源的運作模式,多餘資源得以有償租借,提高資產使用效率,達成使用者與分享者的雙贏局面。汽車共享、共享單車與短期出租的交換住宿等,則是現今最普遍流行的形式。

共享經濟的由來與成因,可以追溯於因為2008年後金融海嘯的衝擊,導致全球消費者行為模式出現改變,樽節支出、去槓桿化效應,思考出多創造一份額外收入的概念,因此發展閒置產能再利用的可能性,並打破既有商業利益運作方式。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顧問公司發表的資料顯示,2013年全球共享經濟產值約只有150億美元,預估到了2025年將高速成長20倍之多、產值可達3,350億美元,可以想見,傳統租賃經濟將被共享經濟所排擠或取代,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

目前以共享經濟模式設立的創新公司,在全球至少超過200家以上,它們在資本市場積極進行大量的資本投入與籌資,像是中國兩大共享單車巨頭ofo跟摩拜單車,先後分別在今年募資了4.5億美元與6億美元,大量融資燒錢投入的速度,也正在改變傳統企業的營利模式。

2008年成立的短期住宿服務Airbnb與2009年設立的汽車共乘Uber,都是以美國舊金山為發源地、並為全球兩大指標的知名案例。它們之所以能突破區域在全球各地迅速擴展,成功關鍵因素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與多元便利的App程式設計運用,如果沒有像APPLE 這樣破壞式創新智慧手機大革命,全球共享經濟的普及性將受限。

共享經濟在全球開枝散葉,對現有傳統商業經濟模式帶來各式各樣的問題與挑戰。它挑戰政府現有的管理法令,也排擠到原有市場的分配效率,像是單車違停、非法的民宿經營、稅負在模糊地帶等,迫使政府與產業思考該如何調整轉變這樣的新潮流,也為目前的法令管理層面帶來挑戰。

 

所幸的是,多數先進國家採取樂觀開放態度面對這類共享經濟企業的發展,像是為了2020東京奧運期間住房數量不足問題,日本議會通過法案讓Airbnb在日本就地合法。共享已經是世界潮流,科技的速度跑在法令之前,我國政府要保護原有產業禁止這類新創產業的發展空間,或是以開放積極的心態設立有效規範,是個很重要的課題。

 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