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封面人物─羅大佑

羅大佑說:一個人的一生會有三個家。

第一個家,是父母給我們的家。

第二個家,是我們自己出外去追尋的那個家。

第三個家,是自己終於成立的家。

 

    羅大佑回家了。1985年離開台灣,到2014年帶著妻小回台北定居,29年海外漂泊,如今落葉歸根。他說自己是搬家的專家,算一算搬過19次家,住過很多地方,以為會這樣流浪下去,沒想到最後還是回到台灣。

 

時間回到1984年10月,羅大佑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《家》,溫情內斂,顛覆前兩張經典《之乎者也》和《未來的主人翁》所為他帶來的「抗議歌手」、「憤怒青年」形象,「黑色旋風」不再黑色,《家》專輯封面的藍天與青草,讓許多對他寄予厚望的人錯愕。當時30歲的羅大佑承受巨大壓力,同時也覺得想說的話到達頂點,需要呼吸的空間。隔年他創作完「明天會更好」之後便離開台灣—他生長的土地,遊走紐約、香港、北京等地,從人生的第一個家,去往第二個家,開始了多年在海外流浪、創作、追尋的生活。

 

經過近三十年,人生起落,風雨飄搖,直到2012年,羅大佑的女兒Gemma在香港出生,2014年他帶著妻子和女兒回到台北定居,才來到人生的第三個家,人生走入一個新的階段的安定。

 

2017年,羅大佑推出慢工細活醞釀13年的全新專輯《家III》,專輯主題跟1984年的《家》相互呼應,標誌著台灣一位重量級音樂創作人的離開和歸來之心路歷程。從台北出發,再次讓大家聽見浸淫35年音樂的職人手藝,從專輯概念到音樂的細節、製作的完整、到旋律與歌詞的講究,都讓我們聽見這半生羅大佑所堅持的事情,一直都沒有改變。

 (前後兩張「家」專輯,人生狀態的對照。)

 

專輯視覺柔和溫暖,不見以往抽象暗沈

 

過去羅大佑的專輯視覺多著重於意識形態、抽象、暗沈色調,但到了這次專輯《家III》中他的人生狀態已經大大改變,他的創作不再需要像早期那樣尖銳而大聲疾呼,取而代之的是歲月洗鍊後的柔和與溫暖。現在的羅大佑,有音樂職人的淡定和篤定,有家庭的溫馨,有年長的洗鍊溫潤,音樂裡也透著一股平和之氣。

 

因此,在專輯的造型上,過往他引以為標誌的墨鏡的比例降到很低,服裝的整體色彩也以明亮的白色、藍色為基調。照片拍攝地點有初夏陽光透亮的東京、寧靜灰白的台北、以及盛夏的宜蘭田野,攝影師也捕捉羅大佑一家三口自然生活、遊樂的畫面。

 

而宜蘭的拍攝則是為了一張與1984年《家》專輯封面對照的照片。《家》的封面是攝影師杜達雄在覆雪的京都拍攝,羅大佑獨行的身影,正反映當年30歲的他寂寞心境;《家III》的攝影師胡世山,則在宜蘭找到了類似的景,拍下羅大佑全家人行走的畫面,象徵「單身漢變溫暖一家」。地點由日本京都回到台灣宜蘭,更有著落葉歸根的強烈意涵。而羅大佑三歲半時曾住過宜蘭,他仍記得當時遊玩奔跑之地。現在拍攝專輯內頁照片,回到兒時舊地,感懷之餘,也令人覺得命運好好玩。

女兒的出生 對音樂有莫大影響

    羅大佑:「Gemma出生這五年,我笑的次數已經遠超過她出生前的58年」

 

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,羅大佑是一個不善溝通、不喜歡笑、情緒起伏大的人。他是戰後這一代(四〇年代、五〇年代早期)出生的台灣人,生命經過許多劇烈的轉變,整個社會價值觀從反攻大陸到維持現狀的翻轉,加上科技極速進步,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模式,都讓他這一代人追趕得很辛苦。跟他同輩的有些人在這樣的年紀,都不一定懂得使用科技了,更別提體力衰退等無法抗拒的因素。所以在成長歷程裡,開心對他來說,是奢侈的事。

 

女兒Gemma出生後,帶給羅大佑很大的開心,一種至今他仍無法確切清楚描述的感覺。一個不到五歲的小女孩,讓羅大佑這五年來笑的次數,已經遠遠超過他生女兒前58年笑的次數。女兒像是一根樁,將一個漂泊半生的男人,牢牢地釘回自己生長的土地上。羅大佑帶Gemma從香港回到台灣,希望她可以學好中文,而她給羅大佑強烈的被需要感,那跟愛情之間隨時可能不需要對方的關係,大不相同,戀愛畢竟比較沒那麼長久,在這裡得到一些,通常意味著在別處失去一些。可女兒永遠都會是女兒。因為Gemma的到來,羅大佑終於體會到父母當年生養自己的心境,那使他成為一個跟以前不一樣的人。

 

而延續這樣的人生狀態,《家III》這張專輯在潛意識裡,羅大佑的創作,都圍繞探討著幸福的真正意涵。幸福跟快樂有什麼不同呢?「幸福」是內在的一個狀態,不容易被打破,不需要笑,也不需要表現得很明顯。但「快樂」則是外顯的。一個人可以看起來很嚴肅,但他是幸福的;但一個人沒辦法看起來很嚴肅,卻是快樂的。Gemma讓羅大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,像是一條河流,綿延在後半生的生命裡。而這次《家III》專輯,也自然而然描述著家庭、土地、同學、朋友等等的主題,傳遞關懷的正面價值。

 

 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