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生活資訊─「日本腦炎」疫情創10年新高 蚊子叮咬為何害人靈魂重組

資料整理/新聞室

 

今年的「日本腦炎」疫情創10年新高,過去還曾傳出感染日本腦炎後、性格大變的案例,究竟日本腦炎是什麼?又有哪些症狀呢?

盛行亞洲 30%致死率

日本腦炎是一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炎,而感染的部位包括腦、脊髓、腦膜,主要發病的地區涵蓋日本、韓國、台灣等亞洲地區,一旦感染就有近30%的致死率。

 

 

透過病媒蚊傳播 夏季為感染高峰期

日本腦炎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,而是種透過病媒蚊傳播的疾病,其中常見的病媒蚊包括:三斑家蚊、環蚊家蚊及白頭家蚊,因此,每年6、7月都是感染的高峰期。

 

 

少有明顯症狀 癒後恐有後遺症

初期會有發燒、腹瀉、頭痛或嘔吐等症狀,嚴重時可能全身無力、局部神經障礙、神智不清甚至死亡。感染者中,又有30%至50%的機率,會出現神經及精神性後遺症。

 

 

日本腦炎的後遺症有哪些?

神經性後遺症,包括不正常肌張力、語言障礙、運動肌無力、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;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、性格不正常為主;小孩則常發生智力不足的情形。

 

 

感染好發於孩童 小孩、老人易有臨床症狀

過去,多數成人對於台灣的日本腦炎病毒已有免疫力,因此感染較好發於孩童,而在感染者中,小孩及老人也較易發生臨床症狀,其他年齡層則多為輕度、不顯性的感染。

 

 

無特效藥物可治療 全採支持療法

日本腦炎的發病症狀以及癒後的變化大,恢復期也較長,不過,目前在治療上卻無特效藥物可以醫治,而是根據患者出現的個別症狀,給予合適的支持療法。

 

 

15個月以上就可接種 幼童應盡速施打疫苗

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,滿15個月以上的幼童都可至醫療院所施打公費疫苗,而長時間處於水稻田、豬舍等高風險環境的成人,也可自費施打,避免感染而衍生嚴重後遺症。

黎明黃昏少外出 防蚊措施要做好

除了接種疫苗外,在蚊子好發的季節裡,民眾應減少在黃昏、黎明等吸血高峰時段外出,長時間處於高風險環境,則需穿著淺色長袖衣褲,並做好防蚊措施,避免被病媒蚊叮咬、感染。

 

 

 

Leave a Comment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