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心觀點】EP8《爸爸媽媽》

文/盧治楚 

父母本身條件的強或弱,和養育子女的成或敗,往往沒有必然的關係,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,父母的觀念或作風才是關鍵。
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常常看到這樣“愛孩子”的父母:

總覺得”再苦不能苦孩子”,所以每次買高檔的水果和海鮮,自己不捨得吃,全給孩子吃;家裡明明沒有多少錢,可為了讓孩子不自卑,心甘情願給孩子買名牌。

可是,這樣養出來的孩子,根本不知人間疾苦,也不理解父母的艱辛。他們習慣了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生活,以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。

待到那時,你再抱怨孩子不懂感恩又有何用?是你從小給了他不匹配的生活,才讓他活成了”巨嬰”。

有人說:”有錢人在刻意讓孩子吃苦,窮人還在談”富養”。

 

最近我閱讀家庭教育專家的分析文章,得到了一些實用的概念,願意和已經或是即將成為父母的朋友分享。

西方哲學家盧梭曾說:「你知道用什麼辦法,一定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?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。」

你捨不得讓孩子吃苦,這個世界就會讓他更苦。真正愛孩子的父母,是早早放手,讓孩子獨立。你今天對他的“狠心”,只為換得明天他被世界溫柔以待。

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說:「人這一輩子,吃多少苦,享多少福,都是有定數的。」今天你不吃讀書的苦,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。讀書的苦總有盡頭,生活的苦,卻是無邊的暗夜,無窮無盡。

 

曾見過很多無知的家長,在孩子讀書偷懶時一味謾罵責備,或者直接放任不管。他們自我安慰道,比爾·蓋茲不也沒讀大學,張三、李四讀了台大、清華,還不是要回去賣豬肉或者擺地攤。

可是他們不知道,比爾·蓋茲輟學前,考上的是哈佛大學;賣豬肉的名校畢業生,做起了豬肉品牌,如今銷量超過千萬,身價上十億。

看到這裡,你還覺得讀書無用嗎?

 

或許,讀書無法改變命運,但能改變思維;讀書不是成功唯一的路,但卻是最容易走的路。

這個世界上,有太多的事情付出了不會有收穫。唯有讀書這件事,一分耕耘,就踏踏實實地會有一分收穫;這個世界上,有太多東西如鏡花水月、轉瞬即逝。唯有兩種東西永遠不可奪走,一是藏在心裡的夢想,二是讀進腦子裡的書。

有格局的父母,捨得讓孩子吃讀書的苦。要知道,那些奮鬥的汗水,終將成為孩子的底氣,累積成他向上攀爬的階梯,支撐著他看到更遠處的風景。

 

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輸的時候總比贏的時候多。有格局的父母,不僅要教會孩子如何走向成功,更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。

有格局的父母,不會一味地教孩子如何追求贏,而是告訴孩子,勝敗乃兵家常事,輸贏是人生常態。只有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,他的人生,才不會輸在一次失敗上,而能絕地反擊,笑到最後。

很多父母只顧著負重前行,把歲月靜好留給孩子。可孩子並不知道,不是生活很甜,而是父母為你擋住了苦。

可是,父母正確愛護子女,應當為其計較長遠。

沒有一對父母能為孩子負責一生,所以,我們應當早早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;沒有一對父母能為孩子遮風擋雨一輩子,所以,我們不該讓他活成溫室裡的花朵,而要讓他早些長成參天大樹。